笔趣阁

关灯护眼:关字号:小

周天门之殇()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】www.kaziyuan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

能算黄道婆发明的!”


“司马大人……”北宋,宋仁宗时期的朝臣看到司马光的话上了天幕,不禁欲言又止。


而说出这句话的司马光本人也是一愣,“怕什么,本官身正不怕影子斜。”


“诸位可别忘了,黄道婆可是元朝人——宋末元初的元朝!”司马光冷哼。


这下北宋朝臣就算觉得司马光态度有些不妥,也不再说什么,宋仁宗就更不用说了,江山可是他家的。


之前姜叶说什么宋末元初,朝堂可是大乱了好一会儿,连带身为元朝人的黄道婆,他们也感到不喜。


这种骨子里本能的不喜,不止宋仁宗一朝,倒不如说宋朝除宋太。祖赵匡胤及刘娥等少数人执政时期,其他时期都对黄道婆厌恶居多。


因为黄道婆所处的元朝,还有黄道婆的性别。


“是司马光大人,我们快点支持司马光大人,要不然司马光大人落下风怎么办!”北宋及南宋的许多文人激动道。


虽然他们许多话都上不了天幕,但他们数量众多,难免有人的评论出现在前台。


一时间,质疑黄道婆功绩的声音越来越多。


元末,尤其是松江府乌泥泾的百姓,被气的不行,“三锭脚踏纺车本来就是黄婆婆发明的,我们还能不知道!”


“对啊,要是之前就有三锭脚踏纺车,我们会不用!”


倒是黄道婆本人微怔,第。一反应不是生气,而是欣喜,欣喜有和自己同路的人,就像她和黎族姐妹们。


【关于三锭脚踏纺车出现的时间,我们后世其实也有质疑,因为三锭脚踏纺车早在东晋时期就有记载。】面对质疑,姜叶落落大方。


“这还差不多。”见姜叶承认错误,司马光满意轻哼。


【事实上不仅是三锭脚踏纺车,历史记载还有五锭脚踏纺车,可问题是,棉花在元明时期才得到推广,东晋时期的三锭脚踏纺车是纺棉的吗?显而易见不是。】


【那时候的三锭脚踏纺车和五锭脚踏纺车,所纺的线都是麻线,黄道婆的三锭脚踏纺车纺的是棉线,两者之间并不冲突。】姜叶道。


“你这是狡辩,都是纺线,两种纺车有什么区别!”司马光生气,他没想到姜叶这个主持人这么不知悔改。


“纺麻和纺棉区别大了去了。”见司马光嘴硬,其他朝代的百姓们纷纷道。


谁有比她们这些专业人士更有发言权!


【这位观众对纺织不懂吧,麻和棉的纤维是不一样的,麻线粗糙更有韧性,经得起拉扯;棉线拉力过大很容易断,所以纺麻和纺棉的三锭脚踏纺车细节上是不同的,当然它们工具原理是相通的。】姜叶道。


“麻和棉能有什么不一样……”司马光嘀咕,声音却越来越小。


宋仁宗朝堂君臣给他面子没继续说下去,一阵尴尬后,朝堂氛围恢复平静,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。


可有的人却满脸凝重,比如明朝朱元璋。


“俺刚才要是没看错,刚才质疑黄道婆的人叫司马光,是北宋的那个司马光,还是同名同姓?”


之前也有人发言,可是速度太快,也没有人留意,可是现在,朱元璋察觉到不对劲。


万一对方真是历史那个司马光怎么办?


这意味天幕并不只有他大明能看见!


“父皇,儿臣不觉得是巧合,后面有支持司马光的人,名字恰好和推崇司马光的人对上。”朱标神色同样凝重。


年幼朱棣没把这事放在心上,可是登基为帝的朱棣心底却猛沉。


之前朱元璋回答棉花上过一次天幕,那时朱棣就留心,现在朱棣终于确认。


“天幕不止咱们大明才有。”


“最重要的是你们爷爷那边也有。”朱棣对两个儿子道,神情凝重担忧。


“爹,咱们不说话,爷爷是不是就发现不了我们?”朱高煦出主意。


朱高炽低头,想不出更好办法,毕竟他们爷爷对大伯的看重和疼爱有目共睹,要是知道他们一脉做的事,肯定会生气。


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。”朱棣叹道。


至于提前坦白,只怕他前脚坦诚,后脚年幼的自己就受罪。


【黄道婆的纺车功绩大家还有异议吗?】姜叶问观众。


“本来就不该有异议,那个叫司马光的人真是太讨厌了。”松江府乌泥泾的百姓们对司马光厌恶道。


“你们不知道,历史司马光可是一个‘能人’。”元朝读书人笑着给百姓科普北宋司马光的事迹。


已经改朝换代,他们可不会替司马光遮掩。


至于对方是不是历史上的司马光,又有什么关系,反正都不咋地。


因为司马光的质疑,原本就对黄道婆感激的百姓们越发感激,还有心疼,她们已经明白,对黄道婆指手画脚的居然是个连麻和棉都分不清的外行。


到底是谁给他勇气和自信?让他敢质疑黄道婆这个内行。


【作者有话要说】


【注:文中①②③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。】


第七章


【织布方面,黄道婆发明了脚踏织布机,也被称为投梭织布机,这让织布机的穿线速度大大提升,除此之外,黄道婆还总结出‘错纱、配色、综线、挈花’等织造技法。】①


【为了更好体现黄道婆在织布机方面的功绩,我们先来说说黄道婆的家乡环境,黄道婆故乡是松江府乌泥泾,这个地理位置近海,以至于土地肥力不足,不适合种田,所以那时的乌泥泾百姓转而种棉,希望能从别的方向寻到一条活路。】②


松江府的百姓们一怔,回想起曾经的艰苦时光。


“黄婆婆,黄婆婆!”黄道婆之后的松江府百姓们声音哽咽的呼喊黄道婆。


【可是就像我们之间说的,黄道婆回来前,乌泥泾百姓棉花籽是手剥的、弹花的是小弓、纺棉方面每次只能纺一根线,其织布效率并不高。】


【黄道婆回乌泥泾后,木制手摇轧棉车提升棉花去籽效率;木制绳弦大弓增加弹棉效率;三锭脚踏纺车增加纺线效率;脚踏织布机增加织布速度,可以说黄道婆在纺织一道的改良、发明是全面的,这一套工具下来,乌泥泾当时百姓的纺织速度一下增加。】


这话忍不住让诸朝百姓们点头,“黄道婆为乌泥泾的乡亲们省了多少劲啊!”


要是他们也有一个黄道婆就好了。


可元末明初前的诸朝百姓们没想到,这一切都还只是铺垫,只要越往后的朝代,才越知道黄道婆功绩之大。


【如果说擀、弹、纺、织四个方面是提升织布效率,那织造技术就是让布往‘精’的方面发展。


尤其是黄道婆结合黎族纺织,总结出来的错纱、配色、综线、挈花等技。法,让乌泥泾织成的衣、被等织物有了各种色彩和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提交关闭
猜你喜欢:《灵使养成计划》《修真极恶魔头》《美人出棺》《黄泉旅馆》《大陈烽烟》《说好的假结婚,天后怎么和我玩真的?》《神帝的小阎妻》《均衡小后卫》《热血修神传》《明末第一狠人》《末日游戏降临后》《穿越打败富二代》《盛唐风月》《没有月亮的夜晚》《NBA最强主教》